海外院校出台新措施 “在地留学”成替代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1-03-18 10:11:48
汪德嘉正在上网课
周语嫣正在上网课
3月15日,施煜程由浙江舟山到北京。他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中,只觉得“校园生活特别亲切,总算是有书念了”。
自去年从美国高中毕业,并于同年4月中旬回到国内,施煜程已近1年未踏入校园。如果没有疫情,他本应于去年9月进入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读环境科学专业。但疫情之下,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有书念”也变成极其不易的一件事。
疫情之下的“云留学”
考虑到疫情、入境政策等因素,施煜程最终选择在国内家中上网课。从2020年8月19日正式开课到10月24日最后一节课结束,大一秋季学期两个多月的时间,他选了4门课,共修14个学分。
学校要求大一新生必须选一门研讨课,但大多数研讨课都安排在北京时间凌晨两三点,只有历史与艺术这门课的时间相对合适——晚9点半到晚11点。考虑到时差因素,他便选了该课。让他最头疼的是中阶心理学这门课,不仅上课时间晚——从凌晨两点到4点,而且只能上直播。“确实非常辛苦,再来一个学期恐怕也扛不住了,但确实是我喜欢的课。”施煜程说。
每到上心理学课时,半夜困倦、课程进度快、涉及到的知识量大等都让施煜程跟上老师的节奏有些吃力,他的折中办法是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在课上完成心理学课要求的实验,下课之后再消化复习课上内容。
回想已经结束的秋季学期,施煜程感觉“十分辛苦”。“虽然学校也考虑到国际学生的时差问题,课程有面授、混合授课、直播、录播4种类型,但录播课的种类较少,必修的小班研讨课多数安排在北京时间半夜,所以不得不倒着时差熬夜上课,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都要熬到半夜4点。”施煜程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施煜程一样,在家中上网课成了不少中国学子的选择。
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传媒学院的汪德嘉也是其中一员。疫情一来,奥克兰理工大学及时开设了很多专业的网课,其中就有传媒课程,但得知该消息的汪德嘉有点担心。在他看来,传媒专业网课的开设需要庞大的配套软件来支撑,如果配套软件跟不上,课程效果也会打折扣。最终,学校的一封信打消了他的顾虑——传媒学院的教师组不仅有条不紊地把学生分成3到5人的小组,而且还精心准备了学习中需要用到的所有软件套件,并且都可以免费使用。“这让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线上学习的大军。”汪德嘉说,“虽然这是我的第一次线上学习体验,但我通过线上学习,不仅压缩了学习时间成本,也学会了自己规划学习时间。”
就读于英国阿伯丁罗伯特戈登大学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周语嫣也选择在中国上网课。由于时差原因,她上网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17点至24点,每个小学期会有3门到5门必修课。“整体来说,课程安排和进度都能接受。”周语嫣说。
线上线下相结合
除了在家里上网课,也有中国学子选择在所就读院校的国内合作院校上课。据日前发布的由全球化智库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显示,中外合作办学的实体机构以及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院校,正成为本应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开展线上和线下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地留学”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国留学新的替代选择,比如纽约大学的3000名中国留学生可以在上海纽约大学开展学习。
受有些美国院校允许学生选择在其中国合作院校上课的启发,施煜程和同学去信校方,争取到了2021年春季学期在威廉玛丽学院合作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上线下课的机会。“我现在所选的课程中,有3门课是威廉玛丽学院的网课,包括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研究课、心理学课等;有4 门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线下课,包括电影赏析、西方政治思想史等。”关于课程的跨度较大这一现象,施煜程认为,在国内就是要学“在国外学不到的课程”。
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干依怡于今年3月初入学,选择在奥克兰大学的合作院校西南大学上网课。“当时之所以选择线下环境,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干依怡认为,比起在新西兰本地上学,远距离网课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她看到的是周围同学都很努力,大家会把学习放在首位。在她看来,学习的知识并没变化,只是获取方式有所不同,“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转换心态,更自主地去学习”。
让干依怡觉得欣慰的是,西南大学为学生提供了24小时开放的自习教室,“适合赶时间点交作业的同学”,如果哪位同学有特殊学习需求,也可以提前预约单独使用自习教室。“值得一提的是,线下环境让学生即使线上学习也不孤单,不仅可以享受和同学在一起学习的日子,甚至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干依怡说。
“在地留学”成替代选择
疫情之下,“云留学”成为中国学子继续留学之路的有效途径,但线上课程的一些劣势也客观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名留学生都期待着“早日返回校园”。在他们看来,留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包括跨文化感受、开阔视野等方面,这是线上教学较难实现的。
在周语嫣看来,网课有可以回看录播等优势,但老师和学生互动不便利、小组讨论时交流不畅通,尤其是小组作业,由于时差和个人时间安排,有时会出现成员缺席或是集体讨论时间点没法统一等问题。“诸如此类的现象,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语嫣说。
有一门课,周语嫣印象非常深。该课旨在培养学生策划和筹备现场活动的能力,按原定教学目标,小组会展示一个完整的线下活动过程,由于疫情,只能变成线上活动。“课程非常有意思,但受限于线上展现方式,要做出创意相对较难。”周语嫣说。
疫情倒逼之下,国外不少院校出台措施,以保证因疫情不能赴所就读院校学习的中国学子的学习可以持续,这些措施也影响到了各国未来面向国际学生的长远规划。
2020年12月17日,由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主办、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协办的“新西兰全球教育衔接课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据记者了解,此次合作由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在中国的30多家学习中心提供教学,具体而言,顺利在其中一所学习中心通过为期1年的本科预科课程、国际大一课程或硕士预科课程的同学,除特别学科外,即可获得新西兰大学的入学资格,并可以在合适时期前往新西兰,继续其本科大一、大二或研究生一年级的留学生涯。
新西兰教育部长克里斯·希普金斯说:“这一具有灵活性的创新举措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在如何以及何时获得新西兰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做出改变的不仅仅是新西兰,中国不少国外院校开始在中国设立学习中心,旨在为中国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学校服务和其他支持等。
这些新的政策,对留学领域有着怎样的长远影响、是否会改变留学方式还属未知,但短期影响开始显现已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