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创新——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胡滨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许跃芝 刘亮

日期:2021-08-14 17:04:04

字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面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出,香港需要在哪些方面精准着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胡滨。


  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加快


  助力推广数字人民币


  记者:国际社会愈来愈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和创新,香港发展金融科技有哪些优势?


  胡滨:近年来,香港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取得可喜成就。根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落户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数目前已超过600家,包括与金融科技相关的金融科技实验室、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1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


  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前列,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虚拟银行的批准设立。早在2019年初,香港便陆续批出8张虚拟银行牌照,包括天星银行、富融银行、汇立银行、众安银行等。从股东背景来看,首批虚拟银行的金融科技属性十分明显,腾讯、小米集团、携程金融、平安壹账通、众安等纷纷在列。可见,内地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大型平台型公司早已将香港视作重要的金融科技竞争市场,也将其视为走出去开展跨境及海外业务的突破口。这些虚拟银行均推出了竞争优势更强、定价更加灵活的存款类或理财投资类产品,依托互联网股东的流量优势和技术能力,提供数字化、生态化和综合化的数字普惠型金融服务,为香港金融市场特别是零售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香港法律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具有直接关联性,在司法、仲裁、调节上具有国际公信力,香港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度也很高。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保险业监管局已分别设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受监督的安全测试区),为企业提供一个试行应用创新科技的监管环境。


  香港拥有发达的通讯科技和电子产业,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香港应出台行业支持政策,加强全球产业链链接功能,缓解疫情冲击,加大优惠和刺激力度,吸引更多的大型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加强在区域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沟通与合作,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金融风险管控、金融科技监管标准、数字服务与市场发展等领域强化合作。


  记者:央行已经推出数字人民币,香港作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在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


  胡滨: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提供了崭新手段,对于推动人民币更好融入国际支付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人民币走出去的桥梁,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经银行处理的人民币收付交易量占全球总额的70%,可提供完备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及资金管理等服务。随着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程度日渐提升,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需求会逐步增加,加之数字人民币试点和推广,香港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结算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香港金管局应加强和央行合作,就数字人民币在香港进行技术测试,提升金融基建处理跨境支付方面的能力。


  香港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从消费者需求、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隐私保护和反洗钱要求、系统风险和政策要求等方面入手,探讨在香港发行“数码港币(e-HKD)”的可行性。目前,金管局已就此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推进项目试点和落地。


  推进数字“新基建”


  赋能金融监管能力


  记者:香港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


  胡滨:香港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管局于今年6月公布了“金融科技2025”策略,其中“商业数据通”正是重点项目之一。“商业数据通”是一项以数据拥有者授权为基础的数据基建,旨在令银行体系更有效发挥金融中介作用,促进香港普惠金融发展。围绕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管局还将探讨企业版身份认证“智方便”和“区块链共用信贷资料平台”等创新型项目,在平衡隐私管理和数据共享之下将散落的数据整合,使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数据流动更安全有效,方便中小企业取得融资等服务。


  香港的显著优势之一是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平台和制度环境,这是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下一步,香港应更加重视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量子技术、云计算等方面搭建金融服务的底层数字技术仓,在中层搭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数字服务仓,在顶层搭建平台化数字供给仓,构建多层次的数字新基建。


  记者:金融科技在香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胡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向远程化、移动化、复杂化、数字化演变,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日益呈现快速、复杂、跨境、虚拟的特点和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为洗钱犯罪的通道,洗钱风险管理不断面临新技术、新产品、新支付渠道的挑战。现实情况要求,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在洗钱风险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金融科技管控洗钱风险。


  就监管科技体系建设而言,香港应搭建监管数据共享平台和监管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算法能力,将资金量转化为信息流,把可疑资金交易转化为预警信息报送,及早、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技术能力予以阻隔。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


  记者:香港应当如何破解金融科技人才紧缺问题?


  胡滨:香港的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属于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短板。2016年,香港金管局启动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扩充香港的金融科技人才库。2018年,香港推出多项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香港金管局积极与金融、科技和学术界携手合作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训。香港理工大学在2018年12月初推出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课程,努力培养财务顾问、人工智能顾问、财务数据分析师、金融科技系统开发人员等。2019年初,香港科技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学生。香港大学与腾讯金融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开发金融科技项目。


  香港对金融科技人才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培育能力。第一,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强大的金融市场,以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吸引着海内外高素质人才。第二,大量大型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拓展海外业务,越来越重视香港金融市场的作用,也会带来大量金融科技人才。第三,香港具有坚实的教育资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人才培养源源不断提供助力。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如何深化金融科技合作?


  胡滨: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技、资本以及人才最为密集和优质的区域之一。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发展这一引擎,发挥合力向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世界级湾区迈进。


  从协同发展和深化合作的角度看,首先,应加强区内金融科技的合作发展。近年来深港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多次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或战略合作框架,推进双方在技术研究、人才培训、产业应用等方面紧密合作。其次,区内应实现金融科技人才的互认和共享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才流动较为普遍和顺畅,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坚实基础。目前,大湾区内部已经借助技术力量实现了数字身份互认的关键一步,将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及回乡证等多证合一。今后,工作互认、学历互认、信用互认将进一步拉近大湾区人才协作。再次,区内应开展数据合作与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协同。数据和信息日益成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数据方面的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在做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更大发挥数据价值,支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顾书亮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