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和景区“互加好友” 陕西带给游客别样感受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职茵 唐佳欣

日期:2022-07-26 17:45:09

字号

202207261746146695.jpg

  戏曲表演亮相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摄


  “游览历史古迹,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展演,让我们对‘文化陕西’的厚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游览更有意义。”不久前,与家人一起来陕西华清宫景区游玩的张先生说。


  在绿水青山间,在文化遗址中,在文化街区里,越来越多的来陕游客与张先生一样,收获旅途中的意外之喜。这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融的美好,是文化之趣、文化自信注入美景之中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体现了各文旅单位扎实推进非遗进景区、开展非遗集市等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持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的信心、动力。


  “在欣赏游玩美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恢宏雄厚的鼓乐、悠扬婉转的琴音、精彩绝伦的武术、惟妙惟肖的杖头木偶戏,真的不虚此行。”不久前,游览翠华山的吕女士说,在以地质地貌为特质的翠华山景区里,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她没想到的。


  近期,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连续举办了多场“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景区行活动”,足迹遍布翠华山、华清宫等多个景区,带去了包括鼓乐、古琴、红拳、造纸、砖雕、糖人、面塑等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展演活动,让游客在美景与古迹中感受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体会古老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西安鼓乐强大的演出阵仗,让不少人发出惊叹。游客表示,聆听此乐,仿佛回到了繁盛时期的唐朝。


  “我们保护非遗,需要把它们置于群众的当代生活中,要着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展示传播非遗、助力文旅产业恢复发展,还将继续通过行走的非遗展示,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与中国传统文化美丽邂逅。


  布糊画、风筝、棉絮画、关中葫芦、核雕等非遗产品,戏曲容妆、戏曲盔帽、古琴等特色表演,让西安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热闹非凡。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近期连续组织非遗传承人将“非遗·雅集”搬进街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和体验。


  “非遗·雅集”集宣传展示、产品销售于一体,每次会设定不同主题,邀请不同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与游客互动。不久前,碑林非遗戏曲容妆传承人党莉莉和戏曲盔帽制作箱倌技艺传承人霍耀武,精彩的戏曲表演让游客从演唱、盔帽、戏服、妆容等方面近距离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精深。


  霍耀武说:“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工技艺历久弥新,时代要求非遗能绽放出年轻化、潮流化的特色,我们也需要像老菜场这样充满市井文化气息的景区,在融合共进中,让非遗服务更多的人。”


  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把非遗集市带入创意文化街区,用技艺背后的非遗故事承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交织,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非遗的展示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市民和游客对街区有了新期待,可谓一举多得。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和参与性强的非遗展示活动,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是非遗进景区实现双赢的有益尝试,是撬动景区再发展、展示非遗成果、呈现非遗之美的创新之举。”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拴锁说。


  不断深化“非遗进景区”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成熟模式积极向地县推广和辐射,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践行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陕西省文化馆副馆长杜俊杰告诉记者,陕西省文化馆与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打造全省非遗进景区常态化典型示范案例,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与打造非遗体验项目相结合,完善非遗设施,丰富景区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助的生动局面,为陕西文旅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