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中文艺沙龙”:中捷两国的文学翻译作品也能成为畅销书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诤

日期:2019-09-30 09:05:40

字号

9月26日,“捷中文艺沙龙:文化交流70年”在北京举行。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佟福德向影视导演徐静蕾(代领)、北京外国语大学捷克语专业副教授徐伟珠、中捷当代美术馆馆长覃琨瑛、《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代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捷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王鹏,五位曾为捷中文化关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方文化届人士授予“扬·马萨里克”银质奖章。
“捷中文艺沙龙”分为主题演讲、“我与捷克”作家圆桌讨论会、电影、戏剧和美术分享,以及捷克语学教学和翻译四个主题环节。来自中捷两国文学创作和译介,艺术创作与推广,以及语言、历史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分别就各自的文化记忆和创作实践,对70年来两国间人文联系交流进行了广泛的回顾和探讨。

“中国作家的首印数,是现如今捷克通俗畅销书也达不到的”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捷克汉学家李素就“捷中文化关系”展开讨论。吉狄马加介绍说自己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的诗人,在开始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外来诗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就包括现当代捷克诗人的作品。还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阅读过捷克新时代诗歌奠基人卡雷尔·希内克·马的长诗《五月》。他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不仅仅抒发了一个民族渴望复兴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从人性出发,将个体的情感提升到了人类道德的精神高度。” 

在李素发表的《汉学、政治与市场之间:中国文学在捷克译介的沧桑》主题演讲中,她首先提到了鲁迅在1936年为《呐喊》捷克译本所写的序言,“我们两国,虽然民族不同,地域相隔,交通又很少,但是可以互相了解,接近的,因为我们都曾经过苦难的道路,现在还在走——一面寻求着光明。”他介绍说二战后,不少中国作家的作品都曾被译介到捷克:1947年老舍的《骆驼祥子》在捷克出版,第一次印数就达到50000 册;1950年茅盾的《子夜》第一版印数10750册,1958年第二版印数则达到了34000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对小小的捷克图书市场而言,恐怕连通俗畅销书也达不到这么高的首次印刷数。就当代作家而言,翻译成捷克语作品最多的有余华(四部)、刘震云(三部)、莫言(两部)……最新轰动捷克读书界有刘慈欣的《三体》系列。” 

李素回忆说,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捷克一家很大的出版社迅速推出了《丰乳肥臀》,“首次印数达3000册,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捷克当代文学名著在华翻译出版,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

QQ截图20190930091103.png

中国翻译家徐伟珠,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捷克斯洛伐克语教研室主任李梅

在沙龙最后一个环节“中国的捷克语言文学研究”中,国内捷克语教育权威,原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斯洛伐克语教研室主任李梅女士现场发言。她介绍说中国翻译介绍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文学作品始于上个世纪初,“1921年,作家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刊登了一篇介绍捷克文学的短文……被翻译成汉语的还有著名捷克文学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创作出‘机器人’(R.U.R)形象的作家,‘ROBOT—— 机器人’这个词汇后来传遍了世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捷克文学作品在中国开始批量翻译出版,“最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好兵帅克历险记》,最初由老一代作家萧乾从英文版节译。小说全书后来又被著名翻译家刘星灿女士从捷克原文译为汉语。在中国,它一直属于出版版本次数最多的世界名著之一。”

李梅介绍说捷克当代文学名著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于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主要包括米兰·昆德拉、伊万·克里马、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等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译自英文、法文、德文等原著版本。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译自英文)、《玩笑》 (作家出版社,景凯旋译自英文)、《为了告别的聚会》(作家出版社,景凯旋,徐乃健译自英文)、《生活在别处》(作家出版社,景凯旋,景黎明译自英文)等。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些年来,也有不少捷克名著直接翻译自捷克原文,如 《中国来信》(大象出版社2002年出版,丛林、李梅译)、《中国——我的姐妹》(外研社2005年出版,陈平陵、丛林、李梅译)等。


责任编辑:王宇轩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