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品亮相北京、米兰——感受中意文化的共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赖睿

日期:2022-11-10 10:28:31

字号

  齐白石是一位传奇的艺术家,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海外也备受推崇和敬重。20世纪20年代,齐白石的作品在日本受到追捧;30年代,其声名远播欧洲;50年代,其画作常常作为国礼赠予各国首脑。齐白石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国际和平奖金”,名扬海内外。


  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之际,由北京画院基于不同视角推出的“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与“不喜平庸——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两场展览分别在中国北京、意大利米兰同期举行。两地展览遥相呼应,不仅展现了齐白石艺术的天然之趣,也让两国观众在笔墨意涵中感受到中意两国文化艺术的共振。


  拉近两国文化距离


  “不喜平庸——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由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米兰市文化局主办,在米兰蒸汽工厂博物馆与意大利观众见面。展览包括齐白石复制品及相关辅助展品54件(套),类型有册页、手卷、立轴、展品数字化互动装置等,展现齐白石笔端一花一世界的东方艺术精髓。展览不但展示了齐白石艺术的自由、自然、自在,还打破了常规的展示方式,追溯到中国古人的观画之道,将中国传统的赏画方式与园林意境相融,加上多媒体的引入,可谓移步异景,别有洞天。比如展厅中设有中式书房,意大利观众可以通过交互技术,体验笔墨挥毫的潇洒淋漓,感受中国古人品画的情境与雅集的乐趣。


  米兰蒸汽工厂博物馆馆长玛利亚·弗拉泰利表示,齐白石这位伟大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拉近了中意两国文化的距离,也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上世纪50年代的威尼斯双年展中,意大利观众曾见到过齐白石的艺术作品;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再一次走进齐白石的艺术世界。齐白石没有忘记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也没有忽视他所在时代的现代性。同样,这场展览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通过当代新型的展陈技术,让欧洲观众了解到中国书画的诗意与维度。


  文明的相合与相通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展则从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入手,试图以齐白石为主体,展开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满园青青百草同”是白石老人的诗句,极富生机趣味;若将其联系到对人类文明的表达,也有几分相合之意,可理解为寓意着人类文明的相合与相通。在这场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齐白石和意大利艺术家作品的对比,理解两国艺术家对自然生灵、家庭亲情、游历成长、诗画相映等主题艺术表达的相通与不同。


  展览并列呈现了齐白石的画作与意大利考卡雷利插图抄本,以展现中国艺术与意大利艺术在表现自然方面的异同以及蕴含在自然生灵之中的文化寓意。齐白石以“一花、一草、一虫”描绘宏观世界,并在其中融入对生命的感悟,饱含了中国艺术的寄情之味。而在14世纪的意大利,由热那亚的考卡雷利家族赞助完成了一部以美德和恶行概念为主题的插图抄本,在页面边缘和字里行间布满了各类具有道德寓意的昆虫图案。两国艺术家皆以手中画笔为自然生灵赋彩、造型,并赋予它们不同寓意,如齐白石画“蝴蝶飞蛾”,寄托家国之思;考卡雷利插图抄本中的蜜蜂,则象征着纯洁。


  中意两国文化传统各异,但在重视“家族”观念方面又有着共性。齐白石的《上学图》来自画家对童年求学的一段回忆,齐白石将儿时祖父送学的温情回忆寄情笔端,写尽了祖孙间的深情。而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笔下,描绘了祖孙相互依偎的温馨场景:老者略显杂乱的白发和膨大的酒糟鼻,与小儿卷曲的金发和细腻光洁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别具写实效果。祖辈与儿孙之间的亲情,在中意两国艺术家的笔端缓缓流淌。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国或欧洲,人们都认为远游可以增长见识,提升文化涵养。展览以齐白石的《借山图》与18世纪意大利画家帕尼尼的《古代罗马》为例,介绍这种贯穿于东西方的成长方式。齐白石曾饱览祖国山河之美,结识了很多文人名士,品鉴了石涛、八大山人、金农等历代名家真迹,自此眼界大开。他将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新誊绘,浓缩成一部《借山图》。而在16世纪晚期,欧洲兴起一股将年轻人送往古典艺术和文化源头——意大利游历参观的风潮,以此巩固各类古典教育的成果。“壮游”之风由此诞生。为了保留“壮游”期间的记忆,游历者往往在返乡前订购描绘意大利风景的画作。这类作品不仅写实,更蕴含了人们对古典历史的想象与赞美,以求在意大利风景中寻得欧洲精神文明的根源,《古代罗马》便是其中的代表。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画如此,诗亦然”。而中国宋代文豪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价王维,“诗画同源”之说由此大兴。可见早在千年之前,无论中西,诗与画的造境就已不谋而合。展览关联了齐白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一方面呈现齐白石深厚的诗文修养,另一方面展现意大利诗歌艺术的魅力。齐白石与但丁相隔600年,身处完全不同的国家与时代。二人皆爱诗、写诗,留下了意趣隽永的诗篇。一位是中国的画者,一位是意大利的诗人,他们的爱人之思与家国之志,他们的智慧通达与人生寄语在展览中铺陈叙写。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的智慧常常互有相通。北京与米兰两地的展览,不仅让中意两国观众看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之美,看到了中国文化之韵,也看到了人类智慧之光。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