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跨越海峡的爱恋之歌——音乐剧《恋曲》北京首演在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23-06-03 09:26:30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奚秀兰演唱的这首《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一经唱响便传遍大江南北。因曲风独特、描写逼真,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台湾少数民族民歌。
实际上,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大陆四川籍青年邓禹平。当年在给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曲作词时,没有去过台湾的邓禹平,以恋人白玫与自己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为蓝本,一挥而就写成歌词。即将在北京展开首轮演出的音乐剧《恋曲》,讲述的正是邓禹平和恋人跨越海峡、一生守望的故事。
“以爱情之名诉说团圆愿景”
音乐剧《恋曲》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出品,北京甲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制作,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担任支持单位。其创作源于一曲一书,一曲是《高山青》,一书则是作家孙才杰2001年出版的小说《世纪绝恋》,而两者的原型都源自爱国诗人邓禹平与四川籍姑娘白玫的悲情恋歌。据记载,邓禹平与白玫相识于上世纪30年代末,两人以一支家乡小曲结缘,此后共赴重庆追寻理想。
在经历世事风云之后,两人终因历史原因和人为阻隔,此生未复相见,从此相望于海峡两岸,相守于彼此心中。1985年,弥留之际的邓禹平,听到了一生未嫁的白玫寄去的《高山青》录音,带着虽心愿未了,却闻声如面的遗憾辞世。不久后,白玫也在四川病逝。
“音乐剧《恋曲》以爱情之名诉说团圆愿景,以文化之义讲述家国情怀,演绎了跨越海峡、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歌,也表达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盼团圆的世代心愿。”四川省绵阳市台办主任吴刚在首演发布会上说。
该剧艺术总监甲丁对记者说,作为两岸题材的音乐剧,制作团队选择的核心主题是爱。“爱能跨越古今山海,希望以此来寄寓两岸儿女的家国之情。”《恋曲》采用“戏中戏”结构,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在过去与现在两代人物的对话中,实现与观众的心灵互动。“如果恋人没有分开,两岸没有分隔多好。”甲丁说,这是剧目想要传递的思考。“希望把这部戏带到台湾,让台湾观众也有这种触动。”
“让这份深情和观众产生共鸣”
音乐剧属于场面叙事,要和作曲配合,在有限的篇幅中完成情节铺陈、实现人物的情感抒发。编剧杨浥堃告诉记者,这些对于剧本创作,都是不小的挑战。“我在创作中采用了双线结构,此岸和彼岸、家国和情感,信息量很大。唱段既要能表情达意,又要能传达信息。我有亲戚在台湾,希望把我们共同的感受写出来,让两岸观众都觉得‘是那么回事’。”杨浥堃说。
《恋曲》以重金属曲式融合民谣体曲风,以此构成全剧的音乐风格,从而更加贴合年轻人的观剧趣味。“作为80后,我们这代人最初的流行音乐认知受台湾乐坛很大影响。”该剧作曲、音乐总监何琪对记者说,《恋曲》的音乐创作也从台湾乐坛汲取了很多养分,在创作台湾部分的曲子时,他会有意识地模仿台湾流行音乐中文学性的气质。“如果走进剧场欣赏这部剧,会发现后半场的戏中有一首曲子,尤其是在向岛内艺术家致敬。”何琪说。
“你会为了爱,用一生的时间去坚守吗?”何琪说,邓禹平的爱情纯粹又美好,是文学化和带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感情,这与当下大家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或许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让这份深情和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既享受音乐的美,也能和自己产生微妙的情感联系、启发关于人生的思考。”
“让年轻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
据《恋曲》导演金美花、朴美花介绍,在演出阵容上,该剧主要由90后、00后演员构成。除了几位曾在知名音乐剧中担当主演的实力派演员外,还有来自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在校生,后者从校内近千名演员中选拔产生,本次首演也将是他们的舞台首秀。“如何让年轻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产生共鸣,这是我们投入许多精力去做的工作。”导演们告诉记者。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我小时候爸妈总在家听。当时还是使用录音机和磁带的年代,我对这首歌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如今在音乐剧里也开始唱这首歌,感觉很神奇。”剧中饰演邓禹平的演员李明屿对记者说,“这段时间的排练经历让我想到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白玫和邓禹平的故事就是这样,让我很有感触。”在“戏中戏”中饰演白玫的演员康珂然告诉记者,剧中角色是时代的缩影,心中始终怀抱希望,也许明天就能重逢。“心中有爱,就永不孤独。”
《恋曲》在舞美方面将打造“舞台上的舞台”,呈现“进行中的排练”。通过设置多层级空间、可移位主景,以一变一场景、一动一空间的方式重塑舞台。演出将采用现场乐队伴奏,不同的人声和表演区域也将通过独特的音响系统进行实景化区分,使音乐与音效、个体演员与群体表演的声音表达更加真实生动。据主创人员介绍,6月9日至11日该剧将在北京进行为期3天共5场的首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