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1月19日正式落幕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3-11-20 08:22:52
11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落幕,为全球观众奉上一场集聚全球演艺精粹的艺术盛宴。
一个月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近千场各类演出与活动,惠及观众600万人次。高水准的演出呈现、高品质的内容策划、多维度的文旅融合、国际化的办节氛围,进一步彰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积极效能。
汇聚名家名团,铺就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丝路”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国际艺坛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本届艺术节聚焦“文化丝路”主题,旨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0月19日晚,开幕式演出交响诗篇《丝路颂》由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博物馆联袂合作,从馆藏的丝路主题文物中汲取灵感用于创作,用音乐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小型文物特展展示朱践耳《丝路寻梦》创作手稿及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十件丝路主题文物,让海内外嘉宾更直观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文脉和意象之美。
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上,希腊雅典数字艺术节、俄罗斯索契冬季国际艺术节等24家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成员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上海共识》,推动合作交流走深走实。
本届艺术节进一步发挥综合性节庆品牌“聚光灯”和“加速器”效应,推出72台高质量的演出项目,境外项目占比60%,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由马林斯基剧院全新制作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艺术节举行了完整版世界首演;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人们总是自我想象》《七段希腊人的舞蹈》在艺术节进行首演。
南音、花鼓戏、花灯戏、锡剧等9个剧种在艺术节演出,舞剧《永和九年》《咏春》、杂技剧《天山雪》、话剧《钟馗嫁妹》《陆机》、交响组曲《向海之路》等剧(节)目在艺术节亮相,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深化长三角文化交流,打造城与城文化双向赋能新模式
本届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共吸引包括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欧洲艺术节联盟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余家机构、1700多位代表参会,整体规模创历史新高。116项“引进来”演艺合作意向为未来上海演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103项“走出去”演艺合作意向则显示着中国原创的力量。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本届艺术节也持续深化实践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体化”。10月19日至11月2日,艺术节在江苏无锡、浙江宁波和安徽合肥等地的分会场陆续启幕。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依托艺术节平台,走进各分会场,将文旅深度融合的“上海模式”带到各地。各地优秀演艺资源同样交流至上海主会场。宁波分会场输送的舞剧《东方大港》和无锡分会场输送的锡剧《涓生之路》,成为上海与兄弟省市文化双向赋能的具体实践。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活动持续举办,58台名家名团演出项目完成101场活动,覆盖上海全市16个区,让市民百姓在街镇社区、公园草坪、城市公共空间中就能观赏国际名家名团表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届艺术节还首次将“节中节”品牌带入“长三角”,连续三个周末,童话偶剧、魔术展演、亲子音乐剧、音乐会等16场演出、200场巡游走进浙江南浔古镇。
三大节展首度合体,打造创新驱动的复合型“文旅消费强引擎”
文化已日益成为服务经济、促进消费的强引擎,把握“文旅融合”趋势,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复合型“文旅消费强引擎”,成为本届艺术节探索的方向。
艺术节首次与第34届上海旅游节相衔接、与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相交融,形成三大节展首度合体、深度融合。
艺术节推出全新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艺术体验。11月11日晚,在上海市中心的“演艺大世界”楼顶升起了由“ARTRA自定艺”带来的大型公共灯光装置作品《不是月亮》,以不断变幻的多媒体影像为市民带来新奇体验。
文旅消费强引擎的可持续运转,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有力支持。20多年来,艺术节坚持推动人才培养。很多青年艺术工作者通过艺术节“扶青计划”脱颖而出、成长成才。在今年“扶青计划”创设满十年之际,艺术节再次创新,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进行委约招募,首次增设视觉艺术板块。
以美育人,艺术节还积极搭建社会大美育平台,持续打造“艺趣社”“观剧团”等品牌活动,在各年龄段的孩子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也为他们搭建起追逐艺术梦想的舞台。数据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