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音乐剧成年轻观众心头好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24-04-02 09:46:20
台上演员正在谢幕,台下观众从座位上潮涌般冲向前方,在舞台下和演员打招呼、握手、拍摄,欢呼声响彻天桥艺术中心,这是法语音乐剧特有的“冲台”仪式,近日,法语音乐剧《唐璜》来京,每一场演出后粉丝们都用这样的热情表达他们的喜悦。
近几年,法语音乐剧的火爆肉眼可见,尤其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波大规模来华巡演的音乐剧就是法剧。从去年在中国巡演的海外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星光熠熠的“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再到音乐会版《悲惨世界》,还有如今的《唐璜》,以及将在今年登台的《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法语版音乐剧,何以成为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头好”?
现场演出气氛“张扬澎湃”
法语音乐剧之“热”,《唐璜》是很好的例子。这部法语音乐剧诞生至今整整20年,此前从没举办过中国巡演,第一次前来即反响极好。北京场演出中,大多数观众是年轻人,刚工作不久的白领、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中学生和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抱着“接触新事物”的心态看《唐璜》,多位观众告诉记者,他们曾无数次刷过B站上的官方视频,今天终于能“看到真人了”。
《唐璜》脱胎于文学艺术领域经典的唐璜形象,法语音乐剧给这位风流浪子加上了“遇到真爱”的故事情节。风格上,该剧延续了法语音乐剧“一唱到底”的特色,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弥补略微薄弱的剧情。一段段咏叹唐璜多情的唱段唱下来,一支支热辣的弗拉明戈舞跳起来,现场气氛已相当热烈。
观众邢心艺在舞台下看得热血沸腾,这位正在读研究生的年轻观众喜欢音乐剧多年,对法语音乐剧尤为偏爱,她大学时“二外”语种的选择就受到法剧的影响,“法语音乐剧带给我张扬澎湃的感觉,有蓬勃的生命力,热情向上。”去年,“法罗朱”和“明星演唱会”来京时,她都不曾落下,今年《摇滚莫扎特》来京的消息一官宣,她就“蹲守”开票时间,早早买好了票。
风格上与百老汇音乐剧迥异
其实,法语音乐剧并非一来中国就大获成功,甚至遇到过明显的水土不服。
2002年,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曾在人民大会堂短暂演出,反响平平。2012年,它再度来京登台北展剧场,“那一次中国巡演,我们赔了一二百万元。”回忆起2012年的演出,如今操盘《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璜》《巴黎圣母院》等多部法剧来华的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坦言,他一度觉得法剧在中国看不到希望了。
“那个时期是法语音乐剧爆火之前的铺垫期。”剧评人叶葳蕤说,当年,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认识局限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能说出来的代表作基本只有《剧院魅影》《妈妈咪呀!》。
2018年、2019年,法语音乐剧迎来了爆发。《摇滚莫扎特》率先从圈内向外扩散,随后的《巴黎圣母院》彻底“破圈”,影响力和当时市面上的百老汇原版音乐剧分庭抗礼,甚至有赶超的势头。“法剧和百老汇音乐剧风格确实非常不一样。”张力刚说,百老汇遵循的是“讲一个好故事”的宗旨,法剧的风格主打“歌好听”和“气氛炸裂”。
“百老汇音乐剧要讲一个好故事,故事转折的‘大招’就不能提前剧透。”张力刚说,法语音乐剧反而是一首首流行金曲的串联,先把官摄放到网上,观众爱听歌,自然就会来看剧,背后的逻辑更像是演唱会,“不能因为你听过张学友的歌,反而不去他的演唱会了是吧?”
新一代观众愿为感动买单
法语音乐剧在国内盛行这几年,也有圈内圈外的观众提出批评:剧情薄弱,故事逻辑欠佳,甚至故事都不完整。对于这个缺点,业内人士看在眼里,但他们都认为,之所以短板明显的剧目还能火,是因为它们切中了年轻观众独特的情感点。
“新一代观众成长起来了。”张力刚说,如今的年轻人是95后,甚至更多00后、05后,“他们在信息量大且碎片化的时代长大,欣赏艺术需要很快被唤起情感共鸣。”“法语音乐剧的热血、强烈的冲击很对他们的胃口,它不讲什么故事,唱的都是人们共同的情感,新一代观众愿意为剧场里的感动买单。”
叶葳蕤也认为,法语音乐剧的流行,不是一种戏剧范式的流行,而要把它当做流行文化娱乐产品去看待。“眼下年轻人看剧,追求的是生活状态的共鸣,他们会看作品的气质和自己是否一致。”法语音乐剧风格“放飞”而张扬,带有些许稚嫩的理想主义情结,很贴近他们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小学生会成为法剧迷。
法语音乐剧的流行也给国内的戏剧创作带来启示。“一个作品至少在一个方面显现出长处,或者能提供独特的价值,比如音乐性、文学性,或是哲学性,一个方面特点突出,观众就能热情地拥抱。”叶葳蕤说,戏剧创作者一定要注重作品和观众的精神契合,满足观众在生活态度、文化认知上的深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