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西安都市圈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张维

日期:2022-04-02 11:25:33

字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5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4月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就《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介绍说,西安都市圈地处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关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下,我省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西安都市圈空间形态已初步形成。”李生荣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完善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西安都市圈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可以说,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到2025年,西咸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于广受关注的都市圈范围,李生荣说,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规划》全文共分为12章40节。《规划》提出,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坚持创新引领、开放支撑,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项基本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建设,以及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李生荣介绍,“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形成都市圈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李生荣举例说,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以发展临空经济为重点,杨凌武功周至组团聚焦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紧盯八个方面


  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紧盯八个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综合性现代交通网络,协同打造数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改革开放方面,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体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健全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统筹都市圈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世界级核心文化发展示范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西安推进7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任务


  那么,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主体,如何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城市一体化发展?对此,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说,西安市将围绕“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体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面向都市圈内兄弟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我们要积极总结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模式,为都市圈内兄弟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底气,切实推动实现同城融合发展。”


  冉红斌说,“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我们将努力推动圈内各城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摆脱各个城市单打独斗的孤立局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借助都市圈更广阔市场,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他说,我们要进一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要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降低农村对外交流成本,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好的分享城市就业创业机会,融入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我们将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城市圈经验,与都市圈各兄弟城市一道,把都市圈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分工协作和经济联系,增强面向都市圈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西安对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


  冉红斌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今年7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工方案,实化工作举措,建立省市推进机制,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强化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合作,重点推动企业间的产业合作,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消费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培育都市圈核心产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通过建立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层次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今年我们将加快地铁16号线、地铁10号线、地铁1号线三期,和16条主干道工程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以5G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他说,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扩大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推动都市圈内合作办学,建立医疗联合体,鼓励共享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馆,建立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机制,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关键词 >> 西安都市圈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