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号——国际“带货”新顶流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王莹

日期:2022-08-23 10:56:33

字号

  上周,中欧班列长安号不仅“驶入”丝博会,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亮相《人民日报》头版。面对疫情造成的困难压力,这支“钢铁驼队”不仅是亚欧大陆的超强 “带货”班列,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顶流”。


  “钢铁驼队”强势霸屏


  驰骋新丝路的“钢铁驼队”连日来不断传来好消息。


  “随着西安至汉堡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0000列,较去年提前10天破万;累计发送货物97.2万标箱,同比增长5%。目前,中欧班列已铺画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2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这则新闻。


  当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央视网、中新网、央广网、环球网、中国政府网等多家权威主流媒体对“2022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万列”进行了报道。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的“长安号”亦成为每篇报道的闪光点。


  8月22日,“长安号”登上《人民日报》1版和3版。1版刊发了8月21日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的画面。3版刊文《中欧班列铺就亚欧新通途》,其中多次提及“长安号”。“今年以来,中欧班列不断拓展新线路——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跨里海、黑海班列……”“在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进口商品直营店,搭乘中欧班列而来的欧洲牛奶、红酒、食用油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文章如是说。


  长安号“驶入”丝博会


  被誉为超强“带货”班列的“长安号”上周精彩亮相第六届丝博会——一些搭乘“长安号”进口的丝路沿线产品和依托“长安号”出口的“西安智造” 在这里集中展示。


  “奔驰而过的中欧班列取代了驼群,在全球疫情起伏反复的情况下,成为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中坚力量,装载货物品类的变化也彰显着‘绿色’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新主题。”新华社8月17日报道《从开放共享走向绿色发展——从第六届丝博会看“一带一路”新机遇》高度评价了“长安号”的溢出效应。


  与此同时,中新网、中国网、光明网等众多媒体也把目光瞄向丝博会,《“甜蜜产业”架起“交流桥” 丝博会促多国经贸、文化互通》《丝博会上琴声扬:智能钢琴演奏“科技之音”》《RCEP成第六届丝博会热词》《让文化历史更“潮”更有趣》 ……多篇报道多角度展现盛会的精彩。


  “18场重要活动,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及客商,2000余家参展企业带来两万余种展品……位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持续见证着‘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更深入、更紧密、更全面。”新华社8月18日文章《第六届丝博会闭幕 传递诸多积极信号》解读了这场盛会的深远意义。据统计,该报道被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等225家媒体采用。


  盛会“吸睛”海内外


  据新华社对外发稿平台统计,第六届丝博会共引发msn.com、共同通讯社、日经telecom、G-search、多米尼加日报、格鲁吉亚每日新闻网、LINE TODAY、snippetmedia(菲律宾)、安塔拉通讯社、世界新闻网、wanieta.com、雅虎等多家外媒关注。


  仅丝博会开幕消息相关文、图在新华社推特、脸书主账号发布后,总到达量99235人,总互动量560次,海外网友纷纷对此次盛会表示期待。


  8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解码十年”专栏播发《产业集聚 点亮中西部》报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卫星俯瞰,这十年,很多中西部城市在快速生长,我们圈出了城市明显的变化。这是地处西北的西安,城市在十年里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了400万人……”


  西安的街头巷尾,更有着温暖明亮的人间烟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8月22日文章《早市卖猕猴桃的爷爷藏了一袋宝贝,坚持不要钱!》,讲述了西安一位姑娘在早市和一位卖猕猴桃的老爷爷聊天时,提了一嘴“怀念小时候山里野枣的味道”。几天后,同样的地方这位爷爷在摊位前等了她一早上,只为把一袋新鲜的野枣给她的动人故事。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关键词 >> 中欧班列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