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迢遥阔步行——陕西以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22-12-23 13:30:04
8月23日,首列长安号中越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河内)从西安国际港站始发。
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量突破4000列,陕西自贸试验区3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隆基绿能、陕鼓、爱菊等陕西本土企业在海外市场迸发新动能,三星、美光、施耐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设立144家外资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丝路迢遥,近年来,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24个国家级、12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赋能更高质量的发展。
构建亚欧陆海贸易“黄金通道”
德国当地时间11月5日22时30分(北京时间11月6日5时30分),历时11天1小时35分、奔驰9908公里之后,从西安出发的满载着光伏逆变器、电动压缩机、吸尘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标志着中国段、宽轨段、欧洲段中欧班列运行时刻表首次实现全程贯通,国内始发站与德国终点站的运输时间有了更加稳定的预期,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从2013年第1列长安号开行,到2018年开行突破1000列,2021年开行3841列,再到2022年突破4000列……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线路达到17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17条国内集结线路直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集结体系初具规模,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横贯亚欧,联通陆海,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打通了一条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丝路贸易“黄金通道”:向东,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的国际海铁联运班列,日韩、东南亚过境班列货运量不断提升;向南,新开行中老、中越铁路班列,使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相会”。
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深度整合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资源,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全国29个省(区、市)的货物在西安集散分拨,外地货源占比超过70%。今年1—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4198列,较去年同期增加678列,增长19.3%,累计运送货物383.8万吨。
“我们将着力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推动港产、港贸、港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世界第一内陆港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
创新实践深度“链”接“一带一路”
如果说“一带一路”倡议为陕西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那么自贸试验区建设则为陕西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60%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的40%……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累计形成680个改革创新案例,32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
11月16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创新实践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有力举措。
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迁入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以及司法部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升级法律服务,让企业更便利更顺畅地对接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
越来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市场主体。
截至目前,东南沿海300余家外贸类企业、300余家物流企业以及超过1200家电商企业落户西安,马士基、美国安博、普洛斯等国外行业龙头相继与陕西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总投资206亿元的中远海、中林、五矿、山东港等18个集结中心支撑项目正加快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有效提升了陕西的产业支撑能力。
不仅如此,陕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精准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等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上,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关系。
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速释放
12月15日,在陕汽总装配厂汽车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完成流程内的装配作业。
今年以来,陕汽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所产重卡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出口订单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国际偏置码头车市场,SHACMAN批量服务新加坡、南非、沙特、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国际大型港口集团,稳居中国出口行业第一。
持续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成为陕西企业走出去的“催化剂”和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陕汽为代表,近年来,陕建集团、延长集团、法士特、陕鼓、陕煤等一大批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在技术合作、资源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建设等方面参与国际竞争。无论是产品、品牌输出,还是技术、资本输出,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深耕领域愈发多元。
今年前11月,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015.2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2.7%;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757.8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9.3%。
12月21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经贸投资洽谈暨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启用仪式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交易中心将整合中方涉农投资企业、商贸企业投资资源,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对接双方市场需求,为商贸发展提供订单支持,为产能合作提供平台支撑,努力建成服务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往来的信息服务高地、产业合作高地,加速推动各国在农机装备、涉农良种、民生百货等方面的经贸往来。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加速释放。
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竞相发展;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也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目前,陕西处于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将以现有通道和平台为重点,持续拓展功能,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高水平开放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