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加兄弟”友谊不断加深——写在中国与莫桑比克建交45周年之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田士达

日期:2020-06-26 11:50:46

字号

  中莫建交45年,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不断扩大。两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加速推进,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与莫桑比克于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独立当天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莫桑比克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是我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古老丝路见证传统友好


  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相传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现在的莫桑比克中部索法拉省首府贝拉市,以及索法拉以北的莫桑比克岛,并留下丝绸、瓷器等。2001年,莫桑比克岛附近海底打捞出1500件明朝万历年间的青花瓷器。如今,在索法拉的居民中仍流传着中国人早期到达此地的传说,贝拉市仍聚居着众多华人后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莫两国在莫桑比克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正义事业中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政治、道义、军事和物资上给予莫桑比克支持,许多当年参加莫民族解放斗争并接受过中国教官培训的战士,至今仍会哼唱《东方红》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


  中莫两国于1975年6月25日,即莫桑比克独立之日就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莫建交45年,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不断扩大。2016年5月份,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莫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中莫“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两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加速推进,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和莫桑比克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密切协作,着力破解莫基础设施落后、人才不足、资金欠缺等发展瓶颈,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果实。45年以来,中国已为莫方援建了经济住房、国家体育场、农村学校、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34个成套项目,以及农业技术合作等22个技术合作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为人称道的是两项“非洲之最”——非洲最大的悬索桥和非洲最大规模的水稻种植项目。


  互联互通架起圆梦之桥


  “要想富,先修路”。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拥有近120万人口,城市南部的海湾南北两岸最窄处不过580米宽。早在30年前世界银行为莫桑比克制定的马普托城市规划中,建设大桥就已经被提上了议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启动建设。随着经济发展,这个小小海湾逐渐成为莫桑比克陆上交通干线的巨大障碍,极大地制约了首都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2018年11月,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马普托—卡腾贝大桥及其连接线项目经多年建设正式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桥跨越马普托海湾这一天然屏障,连接马普托城区与规划中的城市新区卡腾贝区,之后干线公路向南延伸至南非边境口岸,全长187公里。大桥本身全长超过3公里,主塔高137米,主跨680米,是非洲目前跨径最大的悬索桥。大桥建成后,原来两三个小时的渡海时间缩短到10分钟左右,使得繁华的马普托城区和相对落后的卡腾贝区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通畅。


  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在大桥通车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建设这座大桥是莫桑比克历任总统和广大民众的夙愿,如今终于梦想成真。纽西强调,大桥及连接线正式贯通将有助于推动物流、旅游等行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并对区域一体化作出贡献。


  当地居民也从大桥项目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建设期间,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3788个就业岗位,培训各类技术工人5000余人,成为培养本土产业工人的大学校。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建设规范升级,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专门编制了《马普托大桥技术规程》文件,填补了当地技术规范空白。此外,项目与业主携手为拆迁居民修建优质移民社区,为社区通水通电,建设医院、学校、足球场等公共设施,帮助当地人民营造美好生活环境。


  授人以渔保障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莫桑比克有80%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耕技术仍十分古老。该国可耕地面积为3500万公顷,已开发耕地却只有600万公顷。尽管拥有广袤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充沛的灌溉水源,但囿于资金、技术限制,莫桑比克农业发展迟滞,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每年面临近30万吨粮食缺口。


  2011年底,湖北万宝粮油有限公司、中非基金共同设立万宝公司,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启动水稻种植项目“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滚动开发2万公顷土地,并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带动周边8万公顷水稻种植,成为非洲最大规模水稻种植项目,被誉为“非洲第一大农场”。


  2017年9月以来,中铁二十局带资经营管理万宝项目,以合作种植方式带动农户生产,指导培训莫桑比克当地1500户家庭种植水稻,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超万人。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中铁二十局将中国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资源引入当地,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使得每公顷产量由原来的1.5吨提高到7吨,有效解决了莫桑比克粮食短缺问题。2013年时任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曾考察万宝农场,并亲自将万宝生产的大米品牌命名为“好味道”。在本种植季,项目共种植水稻3.72万亩,合作种植面积1万亩。目前,项目喜迎丰收,每天收割600亩,收获水稻约300吨,全部收割任务即将于6月底完成。


  团结抗疫展现真挚情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莫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充分体现了两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候,纽西总统和莫桑比克社会各界给予中国有力声援,如今中国也正在全力支持莫桑比克抗击疫情。


  截至6月初,中国政府、公益基金会、企业和在莫华侨已累计向莫援助140余万只口罩、约4万套检测试剂盒、2万套医用防护服及其他防疫物资。在中国政府第二批援莫抗疫物资交接仪式上,莫卫生部长蒂亚戈代表莫政府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的无私援助,表示中方援助物资将有力强化莫医务工作者的安全保障,增强莫应对疫情的能力。蒂亚戈表示,中莫两国在卫生领域合作涉及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物资等多个方面,为莫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提供重要助力。


  今年4月份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已与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了7次远程经验交流会,中国专家向莫方分享了大量临床治疗经验。马普托中心医院院长萨义德教授在会上向中国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强调与中方医疗机构的交流极大提高了该院病人诊治和管理能力,增强了医护人员应对疫情的信心。


  中莫传统友谊是在双方并肩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实现莫桑比克政治解放的斗争中凝结而成的,并在各自国家建设进程中不断巩固。双方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高度互补,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的好朋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好兄弟。面对疫情,两国关系经受住了考验,并在抗击疫情中进一步深化团结合作。中莫两国建交45年来关系发展令人鼓舞,期待两国共同推动中莫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携手打造中非合作典范。


责任编辑:顾书亮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