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推进“两链”深度融合 西安高新区面向未来打造丝路科学城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21-06-10 15:18:38
6月9日,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硬科技·自立自强”西安高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西安高新区就丝路科学城概念规划进行推介,将举全区之力、集全国之智、聚全球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丝路科学城,以“高新速度”创造“科学城奇迹”,力争“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
会议还集中签约了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685.46亿元。30个重点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总部金融和文旅健康等领域,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沿、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聚焦西安高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重点产业的方向和关键领域,将为丝路科学城的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高标准谋划丝路科学城的宏伟蓝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未来之城将加速崛起。
聚焦科学主题“立城”
打造“一带一路”上的科创明珠
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
丝路科学城是西安高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解放思想再出发,“在谋全局中谋一域”的必然选择,也是西安高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再出发,“在危机中育先机”的必经之路,更是西安高新区迈向新发展阶段,敢闯敢试再出发,“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机遇。
丝路科学城是指西安高新区“一核双廊三片区”中的丝路科学城片区。作为西安高新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核心板块,丝路科学城将依靠强劲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为定位,建设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
按照规划,丝路科学城位于“毕原—高阳原一细柳原”的核心区域,南望秦岭,内拥沣河,以山为屏,以水为脉,川原相间,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空间功能布局。“一城”即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三区”有机融合,嵌套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
其中,中央创新区将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科创城市的形象门户、科创生态的赋能中心、科技应用的未来场景;生态文创区以科技旅游、生态文创、商务会议为核心功能,发展科技绿色文旅,建设城市乐活中心、休闲中心;硬科技产业区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大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
三个片区之内,依托生态廊道和现状产业基础,形成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共计十个产业组团,承载了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产业“5561” 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方向。
日前,西安高新区已经成立丝路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将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新”“三高”“四个面向”的新使命新要求,将科学主题贯穿于丝路科学城规划的全过程、全领域。
联动全域创新“赋能”
树立“秦创原”高水平开放新典范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为目标,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这项部署的提出为西安高新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大机遇。
在此背景下,丝路科学城将从“厚植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级、推进科创一体化、坚持科技开放共享”四个方向发力,为秦创原总平台建好策源高地、当好开路先锋、提供实践范例,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两链”深度融合贡献高新力量。
根据规划,西安高新区将着力推动以大科学装置、各大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导的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开发;聚焦光电子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完善校地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协同创新与辐射带动,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打造“秦创原”高水平开放共享新典范。
作为有力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大西安“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的全新力作,丝路科学城的建设离不开“高”“新”产业的支撑。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培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跃升中西部第一,产值达到273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459.85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66.97亿元,保持了36.3%的高速增长。
作为硬科技概念策源地,西安高新区聚集了陕西省数量最多的硬科技企业、形成了最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最活跃的创新生态,造就了全国前三的科技竞争力。2020年,西安高新区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并于2021年发布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科创九条》。6月8日举办的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2021年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发展报告》发布,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数量已达193家,以易点天下、奕斯伟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到了324.2亿元,平均估值达8.5亿元。毫无疑问,这些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将为西安高新区未来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丝路科学城的规划中,西安高新区将硬科技作为核心发力点,给予最大面积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做大做强。以科研院所、大学高校、双创平台、龙头企业、国际创新五大创新源为核心,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搭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聚集地,打通创新链“痛点”和产业链“堵点”,极大释放硬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硬科技产业实力。
产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聚集,形成了“两链”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与转化动能,也为丝路科学城的高标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丝路科学城不是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而是中国·丝路科学城在陕西、在西安的核心承载。”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下一个三十年,西安高新区将勇担“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按照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将丝路科学城打造为秦创原的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平台,引领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
面向未来发展“筑城”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城
2021年是丝路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科学城面向未来发展“筑城”的大幕将由此拉开。
规划中可以看到,丝路科学城充分利用了所在区域的山、水等生态资源,保留了10条绿色廊道,形成了覆盖广泛的绿植绿地,可谓一半山水一半城。据了解,丝路科学城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科创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之城和生活之城。
与此同时,丝路科学城在整体规划中率先推进“低影响开发”“零碳”“新基建”等面向未来的城市建设理念实践,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创建一批绿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推进各类资源的集约或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同时利用大面积城市绿地增加碳吸收,从两方面保障西安高新区2025年基本实现碳达峰,并于2035年基本实现碳中和。
只看丝路科学城的规划,一座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之城便跃然眼前。其将有力推动西安高新区乃至西安市城市迭代升级,进一步增强西安高新区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强化西安高新区作为“一带一路”创新高地的基础,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释放强而有力的磁吸效应。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目前,丝路科学城片区内相关学校、医院已经建成;三星、中兴、奕斯伟、比亚迪等产业项目已经布局投产;海绵城市、分布式能源站、区内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各项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推进。6月15日,丝路科学城集中开工仪式暨誓师大会将集中开工27个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硬科技、现代服务业、城市配套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
科学城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乃至陕西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3万亿;到2035年,人口将达到150万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将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成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