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发展 造福人民 ——中资企业扎根非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0-08-04 09:24:10
在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的盖德艾格镇,当地村民在中国企业出资修建的水窖前留影。徐工集团供图
自由埃及语言实验学校内,埃及学生们正在上课。中建埃及分公司供图
在尼日尔津德尔地区,中油国际与尼日尔政府合资炼厂中尼两国员工共同种树。中油国际西非公司供图
在尼日利亚夸里镇,中地海外洗井时,当地孩子们围着喷出的水柱欢乐地玩耍。中地海外供图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当地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等发展瓶颈,积极推动饮水、教育、环境保护等惠民公益项目,受到广泛好评。
尼日利亚夸里地区供水系统——
让当地居民用上干净水
“现在的供水系统运行怎么样?”“一切都很好,高效智能。感谢你们的关心,这些清洁的水会让今年的宰牲节过得很好。”电话里,中地海外集团(简称中地海外)尼日利亚公司钻探公司员工正向尼日利亚首都区卫星城夸里地区首席地质学家多哥·盖姆波询问供水系统运行情况。该系统是中地海外捐建的项目,两年前已交付使用,但中地海外始终心系项目运行情况,确保当地民众的正常用水。
“这是我们夸里镇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工程,彻底改变了周边无水可喝、无水可用的局面。”当地土王兼村长恩伊扎左三世说。
3年前,首都地区部部长贝罗到中地海外水务公司视察。考虑到当地干旱用水困难,中地海外尼日利亚公司国管部总经理叶水金把免费为当地提供一套供水系统的想法告诉了贝罗。贝罗拍手称赞,并迅速与当地土王一起筹划供水系统方案。
小镇原有两个柴油发电的小水厂,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年久失修,无法提供长期用水。2012年,由于水井出砂、管道破损等问题,整个系统最终废弃。“自此,整个夸里地区60万人口,一直没有固定的饮用水来源,旱季缺水情况尤为严重。水成了这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地海外负责公共关系的本地雇员阿德约旺说。
恩伊扎左三世说,由于私人打的水井很浅,到了雨季,水源很容易被污染,“发电机的维修保养及柴油费用很高,不仅维护困难,也容易造成水污染。”
为了尽快让当地居民用上干净的水,中地海外与有关方面最终商定,对原来两个废弃水厂进行重新改造。经过实地察看与论证,中地海外决定将供水系统升级为太阳能全自动系统,并铺设新的管道进村,开设更多取水点。
铺设4400米水管,钻井5口,修建5个太阳能供电自动蓄水池,在居民密度较高的市场等重要场所以及主干道安装29个取水点……从2017年10月初正式开工到顺利竣工,项目仅用了45天时间。
新的供水系统每日可供水约160立方米,基本能保障1万人的日常用水。即使在一般光照条件下,供水系统也不需人工操作,不消耗任何材料,真正实现了节能环保。
“这是中地海外为夸里带来的特殊礼物!”项目竣工仪式上,贝罗尝了刚从水管里流出的清澈的自来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买水喝,市场上一桶水至少要300奈拉(1元人民币约合55奈拉),如果家里7口人,即使很节省,每年喝水至少要5万奈拉,相当于我一个多月的工资了。”夸里镇土生土长的伊曼努尔算了笔账。“如今,我们都能免费喝到清洁健康的优质水了。”
50多岁的乌玛尔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取水对他而言是件难事。“过去,我们从来没想过会喝到这么干净的水。是中国企业帮助了我们,水中流淌着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情谊。”乌玛尔说。
“1983年就进入尼日利亚市场的中地海外,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尼日利亚人民的帮助。如今,中地海外也应为当地人民提供帮助。”叶水金说,捐建水厂就是中国企业回馈当地社会的表现。
中油国际尼日尔炼厂绿化项目——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色明珠”
8月3日是尼日尔的独立日,也是植树节。这一天,该国民众会以植树的方式庆祝建国,在尼日尔人眼中,植树造林防止荒漠化、创造绿色环境,关乎国家的生存根本。
在今年的独立日之前,中油国际与尼日尔政府合资炼厂也像往年一样准备了树苗和植树工具。炼厂副总经理宰纳度说,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化严重,因此尼日尔才把独立日作为植树节,“今年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还是要把植树工作坚持下去”。
炼厂所在的津德尔地区,年平均气温约30摄氏度,水资源极度匮乏,热带草原沙漠化严重。一到旱季,沙尘暴漫天蔽日是家常便饭,不管哪里都经常蒙着一层厚厚的红土。2011年建厂投产以来,炼厂编制长期植树造林计划,让一棵棵适宜沙漠环境的树苗,在荒漠扎根定居。在中尼两国石油人的努力下,尼日尔炼厂已成为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植树需要水。炼厂尝试各种方法——使用经过处理的循环水、回收利用雨水、趁雨季植树、选择抗旱树种等——确保植物枝繁叶茂,不仅减少了风沙对设备的侵蚀,而且美化了炼厂的环境。目前,炼厂已累计植树超过10万棵,存活率达80%,创造当地植树造林的最高纪录。自然环境的改善吸引来不少野生动物,炼厂及周边经常能看到许多大型鸟类。
炼厂还开垦了附近的21亩荒地,翻土犁地,用辣木树防风固沙,在沙漠边缘创造出一片有机菜园。目前,已有蔬菜品种51个,年产量达5.5万公斤,不仅满足炼厂职工膳食需求,还开始向其他机构配送。
看到满目绿色,尼日尔石油部部长福马科耶·加多在视察炼厂时说,“炼厂和周边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环境变绿了,树木长高了,周边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炼厂里懂技术的尼日尔人也越来越多!”
炼厂附近的奥莱莱瓦村村民也对绿化成果赞不绝口,该村的酋长说:“中国朋友不仅带来了绿色,还给我们开挖水井、援建教室、开办诊所,让年轻人有了工作。感谢你们!”
亚吉铁路——
关键时刻的“生命线”
今年3月,1267名埃塞俄比亚大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滞留在德雷达瓦,他们急需集中返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亚吉铁路运营部门迅速开行了2列临时旅客列车,义务提供应急运输服务,在做好车辆消毒清洁的前提下,将学生们顺利送至目的地。
“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亚吉铁路提供了帮助,我为埃塞俄比亚有这样一条铁路而自豪。”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大学学生阿卜杜平常都会坐火车往返于家和学校,而这一次特殊的旅行让他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
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间的运输动脉,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和中国中铁联营体负责运营维护,在疫情防控期间始终保持货运线路稳定畅通。受疫情影响,大量埃塞俄比亚进口物资滞留在吉布提港口。亚吉铁路全力克服困难,做好应急管理,从今年5月开始,保障每天开行2对货运列车,陆续将滞留在吉布提港口的8000多个集装箱运送到埃塞俄比亚境内,其中包括当地急需的防疫物资。与此同时,响应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的请求,亚吉铁路帮助当地运输了6万多吨粮食、7万多吨化肥等农业物资,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力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和民生需求,被当地民众称为“关键时刻的‘生命线’”。
“患难见真情,中国企业对埃塞俄比亚的抗疫支持既高效务实,又富有诚意。”当地媒体《埃塞俄比亚线人》报道说,亚吉铁路不仅维持了运营,保障了民生,而且货运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报道还提到,中国企业通过开展抗疫公益培训,制作当地语言版本的防疫手册,组成志愿者团队宣传卫生知识等方式,“将中国成功抗疫的第一手经验传播到了当地”。
打开中土集团埃塞俄比亚公司去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帮助当地社区构筑美好生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土埃塞阿达玛工业园与当地政府、周边社区共同建立“社区关系联合会议”制度,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社区关系协调会,听取周边社区民众的利益诉求,主动帮助社区解决困难。企业还组织了“亚吉铁路沿线公益行”活动,工作人员走访村庄、了解百姓困难,向当地学校、社区捐款捐物,组织义诊活动。在亚吉铁路沿线社区及承建的工业园区周边社区,中国企业打了多口水井,在项目施工使用之余,为沿线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和牲畜用水。营地撤离后,项目将水井、水泵及发电机留给当地使用。
“中国企业重视与项目周边的村民加强沟通。他们尊重我们的风俗习惯,为我们排忧解难。”德雷达瓦迈卡杰布度村的长老阿布已成为中国企业与社区沟通的桥梁,主动向村民讲述亚吉铁路的重要性,号召大家“爱路护路”。
最近,一条和亚吉铁路相关的消息备受埃塞俄比亚媒体关注:在中国完成8个多月的培训后,亚吉铁路首批34名埃塞俄比亚籍电力机车司机顺利结业归国。埃塞俄比亚交通部长达格莫维蒂在社交媒体账号上专门表示祝贺:“毕业生们,你们将肩负起推进铁路运营的重大责任,埃塞铁路事业的未来就在你们手中。”这是亚吉铁路加强当地发展能力建设、促进就业的一个缩影。在铁路建设及运营期间,中国企业已经培训当地员工超过2万人次,成为促进当地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洲之角旱灾区域水窖项目——
为民众带来水源和健康
在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的盖德艾格镇,一口水窖成为村民阿贝巴叶胡家中最珍贵的财产。每当雨季来临,雨水会沿着铁皮屋顶汇聚在屋檐处,然后通过管道流到场院地下的储水池内储存起来,确保旱季时可以获得稳定安全的水源。水窖可以储水30立方米,至少能满足这个5口之家半年的基本用水量。
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长年受干旱困扰。上世纪80年代,干旱引发的饥荒曾造成逾40万人死亡。如今在该国偏远地区,许多家庭每天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取水。由于水资源珍贵,人畜饮水不分,当地民众腹泻、感染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现象仍然存在。缺水和传染病是造成婴儿和儿童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为帮助当地民众缓解用水难,徐工集团捐资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同为埃塞俄比亚缺水地区村民修建了一批混凝土水窖。在借鉴国内缺水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民众的屋面、场院等集流设施,实现雨季有效蓄积雨水,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甚至还可用于农业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自2016年8月启动以来,非洲之角旱灾区域水窖项目已进入第三期。一二期项目共为当地7个村落建造了81口水窖,6700多名村民受益。三期项目重点是为埃塞俄比亚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用水。
阿贝巴叶胡家中的水窖编号为23号,属于项目一期工程。阿贝巴叶胡说,过去一到旱季,他和妻子每天天未亮就要起床,赶着牲口去15公里外的水池打水。“来去一趟,大半天就没了,哪里还有时间打理庄稼”,小麦、玉米和苔麸的产量都很低。而且,水池的水很浑浊,干旱严重时还会干涸,他们只能去镇上花钱买水吃。“如今有了水窖,省去了取水时间,我们有时间认真管理作物,产量增加了,我还在后院种上了水果蔬菜”。
在阿贝巴叶胡家的后院,放眼望去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橙子树、柠檬树、木瓜树、香蕉树硕果累累,小麦、辣椒、青菜等长势喜人。“这些都是中国企业给我们建了水窖后种的。今年结的果子比去年更多了,相信会有一个好收成!”阿贝巴叶胡对未来还有更多的期许,“我还打算再多养一些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卖鸡蛋了”。
该村村民贝谢瓦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贝谢瓦说,以前她每天都要和女儿牵着驴去打水,到了地方还要排队等待。有时甚至来回要一整天,什么事也做不了。“现在好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做家务,女儿也可以安心去上学了。”
2019年,徐工集团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水花”公益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40个公立小学和幼儿园启动了学校净水系统项目,为每所学校配备容量万升的碳纤维蓄水桶、VZN(超滤和反渗透)净水器、5个饮水池和5个洗手池,可以满足当地1000名学生近3天的日常饮水、学校厨房用水以及个人卫生用水需求。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灌溉部主任阿旺表示,自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埃塞俄比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充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水窖项目惠及越来越多的干旱地区居民,为民众带来水源和健康,希望中国企业和民间组织能继续帮助埃塞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自由埃及语言实验学校——
当地人眼中的“中国学校”
尼罗河三角洲南部的米努夫省首府希宾库姆市,有一所中国援建的学校——自由埃及语言实验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先进、教育质量好、学费较低,这所学校很受当地人欢迎。
“这是埃及最好的学校之一。”校长宰海拉介绍说,学校由中国建筑施工建设,2010年交付使用。漂亮的教学楼、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了许多埃及学生报名就读,生源一年比一年多。经过1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幼儿园到高中共29个班的综合性学校,共容纳学生1092人。“由于申请入学的孩子太多,我们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最高限度”,宰海拉说,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由于是中国援建的,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中国学校”。希宾库姆市教育局局长阿萨姆认为,自由埃及语言实验学校见证了埃中友谊,也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淡黄色的主体建筑搭配五彩斑斓的装修风格,学校整体氛围令人舒心愉悦。教学楼上悬挂的校徽,用英文书写的“埃及”和“中国”两个字格外醒目。由于学校由中国援建,学生们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们爱中国,中国公司为我们建设了美丽的校园”。哈兰来自希宾库姆市的农村家庭,她说,做手工、绘画、用电脑打字……“在学校读书生活很快乐,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近年来,中埃合作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埃及,活跃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贸易、农业技术、文化出版等领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在埃中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建埃及分公司曾向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十月六日城孤儿院进行捐赠,公司员工还多次前往探望孤儿院的孩子们。该孤儿院负责人杜阿·萨利姆表示,中国企业对孤儿院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孤儿院全体师生会将这份关爱之情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