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潮起大湾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灵犀

日期:2022-12-19 10:12:27

字号

  位于新界沙田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学园,是一个孵化“奇迹”的地方。


  世界首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人脸识别算法、只要一滴血就可筛查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试剂盒、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众多前沿创新成果,讲述着香港科创领域的“速度与激情”。作为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1100多家企业和1.7万余名科技从业者汇聚于此,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不断进驻设立实验室。


  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来到香港科学园考察,同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科研人员、青年创科企业代表等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资金过河,机构过河,人才过河。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赛道按下“加速键”,处处涌动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气象。


  一批批“国之重器”扎根大湾区:


  “在自家门口做实验,太方便了”


  广东东莞大朗镇,松山湖科学城。这里曾是一片荔枝林,如今坐落着一座“中子工厂”。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没有想到,自己几年前的预言很快变成现实。


  这里拥有全球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研究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它深藏在大朗镇地下13米至18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科学工程,总投资约23.5亿元,历时6年半才建成一期工程,占地足有40个足球场大,光安装加速器的隧道就有600多米长,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在此之前,全世界仅有美国、英国和日本这3个国家拥有这样的研究平台。


  散裂中子源能做什么?陈和生有一段形象比喻:“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材料科技、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突破全都用得着它。”


  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长期从事材料研究,过去只能去日美英等国排队,如今“在自家门口做实验,太方便了”。他的团队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研发出超强超韧的“超级钢”,惊艳世界。“一块1平方厘米大小、厚1.5毫米的‘超级钢’样品,可以承受3吨的重量。这相当于一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黄明欣说。


  自2018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散裂中子源全球注册用户超过3800人,完成课题800多项,科学成果覆盖能源、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不断吸引先进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人才、外籍科学家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不仅仅是东莞。在深圳,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发的超级计算机“鹏城云脑Ⅱ”,计算能力连破世界纪录;在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装置取得重要建设进展;在江门,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站预期后年投入运行,目前已吸引全球19个国家的74个研究机构及大学参与建设……


  一批批“国之重器”扎根大湾区,形成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像涟漪般在这里圈圈荡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超过美国硅谷所在的圣何塞—旧金山地区。


  一家家新兴企业落户大湾区:


  “产品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迎头追赶的基础研究,高度发达的产业基础,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乐土。


  连续2年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榜,被评为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50强的云鲸智能,从“种子”到“独角兽”,只用了5年时间。


  2016年在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安家后,云鲸智能一路“小跑前进”。32岁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峻彬感慨:“大湾区给我们带来大机遇!”


  云鲸智能是李泽湘及其团队孵化出来的。这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是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领头人”,累计孵化出60多家科技企业,包括一批“独角兽”或“小独角兽”,总产值超过50亿元,企业存活率高达80%左右。他的成功“秘籍”之一,就是依靠大湾区完善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大湾区之外的产品众筹成功率只有大湾区的1/4,大部分公司都卡在了供应链上。只要有好创意、好想法,在大湾区落地成功率会高很多。”


  这套世界上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环境,一大批民营企业从代工、销售、贸易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也成就了一批年轻的科技创业者。


  “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无可比拟的供应链,创业者能够专注于产品开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的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张峻彬说,算法方面香港高校相对来说较有优势,软件产业化方面深圳速度是全国最快的,而硬件方面东莞的厂家能满足快速定制需求,人才、金融体系的资源也都是世界级的。6年来,云鲸在创新横跨三维感知、人工智能物体识别、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累计申请技术专利400多项。


  类似的例子,如繁星点点汇聚,照亮整个大湾区科创版图。2021年,大湾区拥有超50家“独角兽”企业、1000多个产业孵化与加速器和逾1.5万家投资机构,内地9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7万家,研发支出超过3600亿元,专利授权量达到78万件。科创产业在港澳也扎根、发芽、开花。


  “全世界都处于科技浪潮中,科技必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香港有能力也有条件去推动创新科技,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要做的。”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说。


  一个个创业青年奋斗大湾区:


  “在时代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与澳门一水之隔的广东珠海横琴,清风海韵,热潮奔涌。7年前的夏天,倪静云下定了来横琴逐梦的决心。


  这位澳门大学中药学博士,做过国企的高级经理,做过产业园的技术研发总监。2021年,在深思熟虑后,她创业了。


  去年9月,珠海横琴澳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倪静云记得很清楚,这是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第51家澳资企业,也是她创业路上的第一站。彼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刚刚发布,明确“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这是横琴发展的新机遇,也是中医药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澳门人,觉得这样一个时代机遇来临了,我是不是可以在这浪潮中去更好地做一些事情?”倪静云说,“我想让中医药古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新的产品形式,让中医药养生融入日常生活。”而横琴,正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


  在倪静云创业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园区研发总部大楼、企业服务中心、符合中国内地及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试及生产平台等,与已注册落户产业园的224家医药健康企业、逾4000家科技型企业一起,构成了传统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庞大产业集群。一群群创业者的“中医药梦”,在这里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这给奋斗在大湾区的青年极大鼓舞。“身处合作区建设和中医药发展的浪潮当中,自己就是奋勇向前的一员,身后也有浪潮推着你不断前进。”倪静云感叹道。目前她创办的公司已上市产品5个,科研成果已申报7项专利,准备加大研发力度,瞄准更大市场,“在时代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大湾区广阔的天地间,更多类似倪静云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00多家,总融资金额超29亿元;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风生水起,累计孵化企业(项目)近900家,其中四成以上是澳门企业;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聚集着100多个青创团队……一家家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出一个个创业计划的同时,也孵化出一个个大湾区青年的青春梦想。


  这片土地上,孕育着一个个希望。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关键词 >> 香港科学园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