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为自动驾驶“加油”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馨、文静

日期:2019-06-26 09:43:48

字号

  你试想过,未来行驶在马路上的车辆会是什么样子?犹记得,早前被网友“刷爆”的日本5G宣传短片中,男主角回家探望父母的路途中坐在一辆自动驾驶的车上,轻松自在地观看着即时球赛,还能跟智能系统语音对话,切换出自己喜欢的音乐……


  当初看到视频时,感觉自动驾驶仍如科幻片般不可触及。短短不到半年,自动驾驶已走进大众身边——日前,广州市正式发布首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六家企业获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在该牌照发放的前不久,我国5G商用牌照“落地”,广州成为首批商用城市。


  自动驾驶是5G重要应用场景之一。5G网络技术之于自动驾驶,就像鱼和水的关系,相比4G网络,5G有着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这就为自动驾驶的发展装上了加速器。随着5G赋能,将会把自动驾驶带入哪些更深入发展的区间?未来,可以预见的自动驾驶技术,将有哪些全新突破?路测牌照+5G商用牌照双双“落地”,对于广州自动驾驶将描述出怎样的产业蓝图?


  发展自动驾驶 5G成“必选项”


  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超高清视频直播、智慧教育、虚拟现实、远程机器人、智慧电网等一系列应用,是不久后,进入5G时代会实现的重要场景。


  广州联通运行维护部工程师罗绵辉在接受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4G主要满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5G不仅连接了人,还连接了物,由三个典型应用场景组成,分别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其中,通过大带宽进行的车载视频监控以及超低时延控制的无人驾驶机器通信,均与5G网络的两大特点深度契合。


  5G网络中的大带宽和低延时,为自动驾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可能性。早在10年前,谷歌便对外宣布正在开发自动驾驶车辆。在自动驾驶中,V2X(Vehicle-to-everything的缩写,即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安装着无数个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采集并接收信息,这个过程必须在电光火石间完成,从而真正达成车辆与外界信息的交互。


  在4G时代,许多汽车企业、互联网公司都提及车联网,但目前绝大部分都是依靠4G、WiFi等来实现单车联网。罗绵辉表示,现有的感知技术,如雷达、摄像头等,都只给车提供了一个“看”的能力,没有办法跟车实现互动,这种“看”的能力会受雨雾等天气情况影响。


  有了5G交互式的感知,车辆就可以对外界环境做输出,能探测状态并做反馈。自动驾驶的协同里面有很多场景,如自动超车、协作式避碰、车辆编队等,对移动网络的可靠性和延时性有较高要求,在5G网络之下都能保证。


  要真正达成V2X的目标,车辆的探测能力必须覆盖一切盲点并提前阻止事故发生。行驶时,车上传感器至少采集三大块信息,包括天气和路况、是否有事故发生、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和移动物体。一旦完成信息采集,数据要么由车载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实时决策,要么被回传云端处理后指导车辆下一步动作。


  工程师表示,没有5G,每辆车都会搭载一台电脑来进行无人驾驶的计算功能。自动驾驶对运算能力的需求非常大,所需电脑会占去车上大量空间甚至整个后备厢。5G能令车载服务器走上云端,解放车上空间。


  随着单车向车联网的转变,这一场景必然以高效、可靠的连接为基础。汽车在道路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在数毫秒之内完成,稍有耽搁都有可能酿成交通事故。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每秒钟消耗0.75GB的数据量,每天使用约4000GB数据量。超大的数据量、苛刻的传输环境,都对连接提出更高的挑战。5G网络的理论值达到20Gbps,随着5G网络成熟完善,网速的进一步提升,无疑将会满足车联网的需求。


  5G+AI 让车辆拥有像人一样的辨别能力


  在技术人员眼中,不但想让自动驾驶汽车与云端相连,还需要车辆之间互通有无。技术专家表示,我们得弄清楚,信息在传感器之间传递需要多长时间,还要考虑传回车载计算机和计算机分析处理并作出决定的时间,这个过程必须比司机更快,即低于2毫秒。


  想象这样的场景:我们开车在一条双向车道马路,路上有很多大卡车、大货车,速度比较慢,我们跟在后面想超过它,驾驶员会怎么做?小心一点的人会将车子稍微往左边打一点,像探头一样看看对向有没有来车,有的话赶快就切回来车道,没有再往前超车。但是,就算一个探头动作其实也是非常危险。


  在5G+AI无人驾驶场景下,要实现同样的超车,车上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能比驾驶员更提前“看到”障碍物。5G跟AI相结合,可以精准地知道在左前方对向车道的来车与我的车大概有100米距离,有一辆大卡车以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往这边驾驶过来。通过数据,可以更加精准地去判断路径,从而让驾驶更加平稳安全。


  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对全媒体记者表示,5G+AI从底层技术上的深度融合,将能感知覆盖更多场景、弥补路测数据的不足,也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数量级,更快实现技术的落地和普及。当前主流的无人驾驶技术依赖于AI和单车智能,但遇到特殊情况如特殊天气,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局限,车的识别会受限,带来一定安全风险。在5G+AI的技术下,车与路、人、其他车等万物形成互联,每一辆车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转发者和处理者,就犹如每一辆车都拥有全场景的360度“透视眼”,大大提升出行的安全性。


  刚成立一周年的中智行提出了“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的发展模式。目前依靠5G+AI技术的无人驾驶红旗车队已经组建,并在南京、海南、长春展开5G+AI无人驾驶的路测。张振林表示:“如果走纯人工智能道路,追赶起来非常难。但基于5G+AI,相信中国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将具有后发优势。”他本人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技术汽车电子执行经理和菲克亚太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工作经验。


  自动驾驶在5G时代获得更高的关注度,除对移动出行方式的深刻改变,还因为自动驾驶市场作为一片未知的蓝海,蕴藏巨大市场潜力。据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预估,至2020年,国内无人驾驶相关联的市场空间可能超过2000亿元。


  未来 自动驾驶将与边缘计算深度结合


  去年,在首届中国移动5G自动驾驶峰会上,5G自动驾驶联盟成立,国内第一条5G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宣布开通,开启了5G车联网应用的序幕。诚然,自动驾驶在商业化道路上仅仅是起步,在5G驱动下,未来自动驾驶将会是怎样一个图景?


  “未来的自动驾驶,将不会是当前形势下简单的单车智能,将会逐步走向车路协同的5G-V2X模式。远程驾驶和协助将成为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运营的标配。”罗绵辉如此说道,而且自动驾驶与5G带来的新技术边缘计算深度结合。


  通过5G远程操控,在自动驾驶没有学习过的“边界情况”下,可自由切换至人类远程操控模式,更精准处理复杂的驾驶场景,大幅降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成本。同时,5G远程协助还将提升大规模自动驾驶车队的运营调度效率,未来还可加入远程客服,实时满足乘客诉求。


  未来的汽车已经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多是向新一代互联网终端发展,实现汽车脱离驾驶员而能保证驾驶操纵性与安全性。自动驾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汽车的控制方式,对于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有更大保障。   较早前,全球调研Gartner指出,5G会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但是要先亮出两个限定条件:一是网络必须是真5G,二是车辆必须有全自动驾驶能力。


  6家企业获发牌照 人工智能大巴成亮点


  广州作为首批5G商用城市,5G网络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据规划,今年广州将建设1万座5G宏基站,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带动下的自动驾驶更是“遍地开花”。文远知行、广汽等纷纷选择广州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基地。


  日前,广州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正式向广汽集团、文远知行、小马智行、AutoX、深兰科技等6家企业发放。同时,广州首批开放测试道路路段进行了详细公布,共有测试道路33条,总里程达45.644公里,分别供首批6家企业的24台智能网联汽车,分级测试使用。


  据了解,首批开放的33条测试道路集中在黄埔、白云、花都、南沙区四大区域。其中,黄埔区生物岛中的多条路段成为一级和二级测试路段。这一次广州共“派发”了24张智能网联测试车辆牌照,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其中仅文远知行WeRide获得了“粤A0V01试”在内的10张牌照,是当前除百度外国内拥有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最多的企业;其次景骐科技也拿下了10张路测牌照。据悉,文远知行已完成自动驾驶技术在3种不同车型上的适配,包括林肯MKZ、广汽传祺GE3和日产LEAF 2。


  广汽研究院智驾技术部算法科负责人钟国旗表示,公司一直在开展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工作,在南沙有一块封闭式自动驾驶测试场地。此次一台GE3智能驾驶电动车获得路测牌照后,将在首批开放的测试道路路段上,通过更细致化的路测,综合收集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优化。


  此外,本次获得也是唯一一台获得牌照的“大巴”,是来自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兰科技的熊猫智能科技,据介绍,这台熊猫智能公交车和其他公交相比具有显著的人工智能科技基因,搭载了智能驾驶技术、手脉识别系统、车载机器人、语音交互、乘客异常行为监测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和功能。


  早在去年,广东联通与自动驾驶企业景驰科技合作,共同建立基于L4级无人驾驶的“5G联合创新实验室”,广东联通在广州生物岛为景驰总部部署了覆盖全岛的5G网络,帮助景驰开展在5G网络下的无人驾驶应用的开发和测试。


责任编辑:Jean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2242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5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