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习笔记,点亮航天报国梦!

来源:中国侨网

日期:2024-10-08 10:52:37

字号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正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在展厅的玻璃展柜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的业余学习笔记静静陈列。


  俯身凝视展品,梁思礼的学习纸张已经泛黄,然而排列有序的字迹和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轨道图形都记录着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倾注的心血。


202410081053444020.jpg

图为展出中的梁思礼业余学习笔记。金旭摄


  梁思礼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再到使命必达到“东风快递”,都有他的杰出贡献。


  爱国这一课不曾落下半节


  1941年,年仅17岁的梁思礼揣着母亲东挪西凑的400美元路费远渡重洋,开启美国留学之旅。


  在美国学习2年后,梁思礼放弃奖学金离开了原本的学校,申请转入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以便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1949年,梁思礼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毅然决然登上了从美国旧金山驶向中国香港的轮船“克利夫兰总统号”,投身新中国建设。


  在乘船归国途中,包括梁思礼在内的中国留学生听到收音机里播音员介绍五星红旗。他们激动不已,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船上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庆祝新中国成立。


  梁思礼曾写道:“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


  在航天事业领域奉献余生


  梁思礼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曾说过,他研究的导弹是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的。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成功发射,但梁思礼并未满足于此。经过反复计算,梁思礼创造性研发出全惯性制导系统,既能排除山地地形的干扰,又提高了导弹的制导精度。


  此外,梁思礼还全程参与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1983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阅兵式在北京举行,这一年也是梁思礼回国50周年。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威风八面的导弹武器从眼前经过,梁思礼感慨万千,他曾坦言,“能为此奉献一生,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2024年是梁思礼院士诞辰100周年,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


让我们一起铭记先辈贡献,


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