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日期:2024-01-23 16:30:35
1月20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京召开。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十年:机遇、挑战与展望”这一主题,热议新十年“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话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为共同发展繁荣提供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
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盟主席白春礼在致辞中表示,一大批建设项目投入运营,一项项重大工程顺利竣工,一个个标志性设施成功启用,共建“一带一路”真正造福了当地社会,实现了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十年,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机。
谈及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合作取得的进展,白春礼指出,多层次、宽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局面正在形成,推动健康、绿色、创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发起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科研机构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联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于洪君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新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与世界正在享受共建‘一带一路’金融、贸易、技术发展创新模式逐渐爆发的巨大红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企业用扎实的项目建设成果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集团)就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2023年初,由其担纲建设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正式竣工,掀开了中非卫生合作新篇章;由中铁二局和中土集团联合承建并运营的亚吉铁路,作为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为助力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人文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实现‘硬联通’的同时,我们也努力做好‘软联通’和‘心联通’。”中土集团董事长刘为民在分享企业海外项目建设案例时强调。面对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刘为民表示,期待政企学研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学术论坛大平台上,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守正创新,挖潜促增,制胜新赛道,创出新业绩。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下一阶段,如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是新时代新征程里需要回答好的实践命题。”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刘冠峰在致辞中指出。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创新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之一。白春礼建议,要建设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平台;持续完善科技合作网络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发起“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积极发挥国际组织和海外科教平台的作用务实合作解决基础前沿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强调,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其未来发展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只有继续践行多边主义,与各国共同管控风险、应对挑战、进行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表示,要从五个方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深化产业链合作,守住基本盘,持续夯实发展根基;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丝路,提升合作水平;创新合作方式,推动新发展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对接;统筹布局“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项目;全面提高合规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防范新风险。
论坛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卫东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制度和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合作规划和建设模式;需要正确看待基础设施引导型发展模式,科学设计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也需要学习和积累与国际、国家、地方和社区等不同尺度利益攸关方打交道的经验。同时,必须尽快加强国别综合研究,深入了解共建国家,真正找到利益契合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本届年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讨论了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会”,并发布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一带一路”怎么干——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思考》2项成果。
据悉,“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16家研究机构、智库和企业于2022年初联合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