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陕西省将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张梅

日期:2021-02-04 09:28:21

字号

  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2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陕西省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8.39%,排名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排名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84.58亿元,投入强度2.27%,创10年来新高,排名全国第7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陕西省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会商事项,新建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家陕西省应用数学中心;部署先进金属材料、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苹果产业转型升级4个科技重大专项,专项实施总数达到6个,立项课题33个;启动重点产业创新链27条、创新点274个;组建陕西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20家;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注册研发机构430家、企业6600家。


  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陕西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法士特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集成式16挡AMT变速器,打破国外先进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克了5G通信用高性能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实现了关键基础元器件的国产化;西部超导公司针对“奋斗者”号深潜器大深潜的严苛要求,研制了载人球舱支撑结构用特种钛合金材料,为万米下潜成功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苗木生产经营权以1100万元转让,刷新了苹果新品种转让全国最高纪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陕西省快速反应部署的应急专项研究提出的多项诊疗措施被纳入全国诊疗方案,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抗疫一线。


  科技园区发展实现“量质双升”。2020年,全省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约30%,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安高新区获批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全省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家;西安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安、宝鸡、汉中3个创新型城市和安康、渭南、榆林、杨凌4个高新区入选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


  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2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聚焦高质量发展,我省将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


  “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补链、强链、延链、建链”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29个重点产业技术领域,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每年重点围绕10个产业技术创新领域分步推进实施。其总体目标为:到2023年,陕西创新引领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质态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优化完善,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20%、有研发活动的比重达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5%。据了解,2021年“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将聚焦12个产业领域,着力突破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力争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600亿元。


  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对接机制。陕西省将全图谱梳理产业链、创新链的发展状况和短板弱项,建立企业清单、创新资源清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一体化集成部署创新资源,努力打通产业链“堵点”和创新链“痛点”,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能源化工、高端机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先进金属材料、空天动力等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着眼“补链、强链、延链”;努力攻克一批产业急需、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壮大一批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新一代通信、北斗、生命科学、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高性能计算与工业软件等领域,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前瞻布局。

责任编辑:张晨悦
服务热线:+86-29-87426369   海联在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0
关键词 >> 科技创新

相关推荐

24小時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